11月5日,宁夏红高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300亩耐盐碱优良品种高粱迎来丰收,田间,一台台大型收割机伴随着“隆隆”的作业轰鸣声有序穿梭,高效完成高粱穗收割、脱粒等工序,火红的高粱顺着收割机仓门倾泻而下,很快装满一辆辆运粮车。
公司的晾晒场上,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结合田间计算的穗粒数、重量、含水量等信息进行测产。“每株穗粒数比去年多15到20粒,千粒重增加2克,中产田平均亩产达到487公斤,今年,全县种植的高粱面积8000亩,预计总产量较去年稳中有增。”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薇说。
曾经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盐碱荒地,如今在科技的助力下,渐渐转变为焕发生机的产业田。近年来,宁夏红高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先后引进适合盐碱地种植晋糯3号、红糯13号,晋糯101,晋杂22号等多个红高粱品种,通过“耐盐作物+土壤改良”的种植方式,结合集成应用“灌、排、剂、肥、种、耕”六位一体的综合改良技术模式,不仅让盐碱地含盐量降低了15%,还让高粱的品质和产量有了全面提升。
“2024年,我公司建立高粱种植示范园区200亩,引进晋糯102、红糯16等5个高粱新品种进行种植,实现了高粱籽粒更饱满、容重和产量更高。”宁夏红高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安长惠介绍道。在提升种植效益的同时,公司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采用“公司+农户订单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带动周边乡镇1500余户农户种植高粱,通过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保底收购,聘请专家开展田间技术指导等方式,有效促进了本地农业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
如今,公司的优质红高粱经过脱壳、过筛等精细加工后,通过铁路专线批量运往四川、贵州等地的多家知名酒企,企业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原料供应关系。一条从盐碱地治理、规模化种植,到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的高粱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为平罗县西大滩的白色盐碱滩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丰”景。(记者:桑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