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骄阳散金波,百花赠芬芳。在平罗县灵沙乡西灵村,乡间柏油路的两侧,一座座番茄温室大棚仿佛绵延不绝的堤坝,一排一排木制种植架好似海浪,向田地深处蔓延,一望无际,为番茄幼苗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工人们现在正在给番茄苗压秧,就是将向上生长的秧苗压向地面,一是能控制生长方向,二是为了控制长势,方便后续管理。”在番茄温棚中,西灵村村民张小霞开始了今天的工作。“我们的工资采取日结形式发放,有空了就来干活,一天130元左右,工作地点就在村上,也方便照顾家里。”张小霞说道。
特色产业有发展,村民增收有希望。今日西灵村番茄种植园里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让产业振兴的发展之路更显得来之不易。
乘着平罗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东风”,2019年,西灵村申请项目资金,在2022年底建成60座蔬菜大棚。“硬件”具备,接下来,种什么?怎么种?如何优选优种?成为萦绕在村党委及村民心中的发展难题。
“2022年底,我们从山东引进了翡翠蜜绿色水果番茄,因为它的种植难度非常大,经济风险也高,所以当时只试种了22棚。”西灵村党支部书记丁少伟说道。
糖度高、口感好,是翡翠蜜绿色水果番茄区别于其他番茄品种的显著特点。控温、病虫害防治……番茄生长的每一个环节对西灵村来说都是巨大挑战。
村民袁发林说:“我从大棚建成开始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主要负责调节温度。在我们的大棚里,每一个种植环节都有专人把控,这样的工作模式,也让产品品质不断提高。”
据丁少伟介绍,翡翠蜜绿色水果番茄特别受南方市场的欢迎,上海、杭州等地都有订单需求,市场价最高能卖到10块钱一斤。努力就有收获,2024年底,西灵村一举成功,22棚翡翠蜜绿色水果番茄为村集体获得了40余万元的收入,当年参与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超过3万元。
高收益吸引了很多村民的注意,在2025年种植期来临之前,便有许多村民自发参与经营,承包大棚分户种植。为了打消村民们对预期收入的疑虑,西灵村采取村集体包产包销的订单模式,为农户们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自上而下的标准化生产与统一管理,让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增收“同进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水果番茄只是番茄市场的一部分,市场波动大,不可控因素多。村子的经济发展不能只看准这一条支路,我们要想办法在番茄这条大路上走得顺、走得远。”丁少伟说道。
为规避种植风险,同时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西灵村同时种植了120余亩露地番茄。“这些番茄的种植难度相对没水果番茄那么高,价格虽然低,但是产量大,南北方市场都有需求,两种番茄同时种植,就能在一种产品减产时为产业提供风险保障。”丁少伟介绍道。
在温室大棚的中间和后方,一排排木制种植架被插进每一株番茄幼苗“身边”。“番茄藤苗长大了会攀着这种植架长到两米多高,结了果子藤蔓不受力,种植架能提供支撑。”工人金敏说道。
“现在在番茄种植园工作的工人差不多有100多人,收获期的时候,周边村落的村民都会来这里打工,到时候预计能解决3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丁少伟说道。
西灵村的“小番茄”是平罗县发展特色农产品“大愿景”的缩影。近年来,平罗县立足本土优势,因地制宜,加大政策扶持、技术引进、推广力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等工作落实落地,不仅擦亮了平罗县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也满足了当地农民对致富增收的美好期待。
小小番茄拓宽了产业振兴之路,设施农业“火起来”,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村集体的“家底”厚起来。在西灵村的土地上,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记者 马岩)